1 引言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局势动荡和气候变化交织共振给全球粮食供给体系投下了巨大阴影,尽管近年来全球粮食产出略有增长,但重度粮食不安全问题一直在加剧。《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经历了危机级别或更严重(IPC 3阶段及以上)的粮食不安全,与2020年创纪录的人数相比,又增加了3 800万人。2016—2021年,面临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人数几乎直线上涨,除了2018年比2017年减少1 100万人,其他年份都是有增无减,总体上从1.08亿人增加到1.93亿人,粮食不安全人口比重从11.3%扩大到21.3%。2022年,不断升级的俄乌冲突再次给全球粮食安全拉响警报,不仅给两国粮食生产、出口带来重创,也引发全球粮食、能源、农资价格飙升,供应链断裂,正在加速颠覆现有粮食贸易格局。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粮食生产与出口大国,在全球粮食供给系统和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世界30%的小麦、20%的玉米、80%的葵花籽油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自两国发生冲突以来,因备耕与种植受限、出口与贸易受阻、未来产量预期不确定等因素,国际粮食供应链萎缩、粮食价格大幅波动。2022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70.1点,创该指数1990年编制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6月FAO食品价格指数为154.2点,尽管环比下跌2.3%,同比依然增长23.1%。特别是一些中东国家,高度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粮食,其自身粮食安全水平十分脆弱。受俄乌冲突影响,埃及、土耳其和伊朗等国正面临粮食短缺威胁或已出现粮食短缺问题。如果冲突持续过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更为严重,并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现象。粮食是高能耗产业,农机、灌溉、运输等都依赖能源,化肥又是粮食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俄罗斯是能源化工生产与出口大国,冲突引发的能源化工危机向农业领域传导,粮食生产与贸易环境更加恶化。围绕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学术界产生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程国强认为,俄乌冲突不断升级,不利于全球粮食供应链多元的平衡格局,大大增加了全球粮食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性风险。芦千文认为,俄乌冲突让中国粮食进口来源掌控和通道安全维护面临更大挑战,加大了中国国内粮食安全保障成本。张琳等分析了俄乌冲突对生产资料的影响,指出冲突引发了能源市场波动,进而抬升国内农业生产成本。以上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但俄乌冲突是较新的议题,目前仍缺乏对世界粮食市场整体影响及中国应对的系统性探讨。为此,关于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具体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着眼当前,揭示冲突对全球粮食总供给量、价格、贸易量带来怎样的直接影响,以及对当前中国粮食进口可获性的冲击;二是分析对世界和中国粮食的深度影响与趋势,分析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对粮食供给造成怎样的挤压,对粮食生产成本、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对中国种粮成本及国际粮食进口供应链的影响;三是从战略上,要如何积极谋划、抓紧布局,以应对震荡的国际粮食市场,牢牢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更加有效地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 俄乌主要粮食、农资产品及能源情况与世界地位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粮食优势品种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玉米等,其产量和出口量在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除了粮食本身,与粮食生产相关的农资产品和能源在世界也占有较大份额,在全球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1 俄乌主要粮食、农资产品及能源生产情况
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农业、能源战略领域的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是全球重要的农业、能源类大宗商品供应国。具体来看,粮食领域的小麦、玉米、大麦,能源领域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工领域的化肥,在全球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粮食生产方面,耕地资源丰富的乌克兰和俄罗斯是传统谷物主产国。其中,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小麦生产国和第二大大麦生产国,乌克兰的大麦、玉米产量也分别位居全球第六和第五。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显示,2021/2022市场年度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小麦产量分别为3 300万吨、7 516万吨,占全球小麦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23%和9.64%,合计占比13.87%;玉米产量分别为4 213万吨、1 523万吨,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47%和1.25%,合计占比4.72%;大麦产量分别为992万吨、1 751万吨,占全球大麦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84%和12.07%,合计占比18.91%(图1)。
图片
在能源和农资产品方面,俄罗斯实力与潜力兼具。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产量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现已探明的天然气、石油储量也分别位列全球第一和第六。英国BP(British Petroleum)公司2021年世界能源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俄罗斯石油日产量为1 066.7万桶,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12.1%,仅次于占比18.6%的美国和12.5%的沙特阿拉伯;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为6 385亿米3(图2),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16.6%,仅次于美国的23.7%。除此之外,得天独厚的天然气等资源为俄罗斯的化肥生产提供了丰富原料,俄罗斯年产化肥数量超过5 000万吨,占全球化肥产量的13%。
2.2 俄乌主要粮食、农资产品及能源贸易地位
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全球粮食、能源化工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能源出口国。在粮食贸易方面,USDA的数据显示,俄罗斯、乌克兰作为全球第二大、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在2021/2022市场年度分别出口小麦3 300万吨、1 900万吨,分别占全球小麦贸易比重的16.51%和9.51%,合计占比达26.02%。其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小麦主要销往中东地区的土耳其、埃及以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乌克兰和俄罗斯也是世界大麦主要出口国,出口量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四,2021/2022市场年度出口大麦数量分别为580万吨、450万吨,占全球大麦出口比重的16.78%和13.02%,合计占比29.80%,主要出口中国、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突尼斯和以色列等国。此外,乌克兰还是全球第四大玉米出口国,2021/2022市场年度共出口玉米2 300万吨,占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11.63%;俄罗斯出口玉米450万吨,占全球玉米贸易总量的2.28%(图3)。
在能源和农资产品贸易方面,俄罗斯作为能源超级大国,在全球能源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和地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2021年俄罗斯共出口天然气2 520亿米3,约75%的出口天然气流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欧洲国家。欧盟是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买家,2021年共进口俄罗斯天然气1 550亿米3,占其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5%。同时,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量位列全球首位,原油出口量也仅次于沙特阿拉伯。根据俄罗斯联邦海关数据,2021年俄罗斯出口石油总量2.30亿吨,其中约60%的出口石油流向OECD中的欧洲国家。根据FAO报告,俄罗斯是全球第一大氮肥出口国,同时也是钾肥和磷肥的第二大出口国,其出口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均在15%~20%,主要销往巴西、中国、美国、印度等国,东欧和中亚的许多国家对俄罗斯化肥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
2.3 俄乌与中国粮食、农资产品可能源贸易往来情况
俄罗斯和乌克兰均为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就粮食贸易来说,玉米、大麦、小麦是中国自乌克兰、俄罗斯进口的主要粮食作物。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乌克兰是中国玉米第二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82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9%;进口乌克兰大麦321.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5.7%。中国进口俄罗斯的粮食数量相对较少。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大麦、小麦数量分别为7.46万吨和4.77万吨,分别仅占总进口量的0.60%和0.49%。但2022年2月,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未来俄罗斯小麦有望扩大对中国出口量。
相较之下,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农资产品领域贸易活动较为频繁。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气第二大进口来源国,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天然气753.66万吨,占中国进口天然气总量的17.74%;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原油7 964.2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5.53%。化肥方面,2021年中国进口含氮、磷、钾元素的化肥120.55万吨,其中25.0%源自俄罗斯。同时,俄罗斯也是中国钾肥第三大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自俄罗斯进口钾肥5 982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2.19%。
3 对当前世界和中国粮食市场的直接影响
当前,俄乌冲突前景不明,甚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除。乌克兰农业生产以及俄乌两大粮仓国家的出口被迫中断,在国际粮食价格、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全球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
3.1 乌克兰粮食生产遭受重创
2020年,乌克兰生产了0.64亿吨谷物,占全球的1.75%,其中玉米、小麦产量分别占全球的2.78%和2.13%。2020年,乌克兰葵花籽产量占全球的24.92%。由于2022年乌克兰春季比较寒冷,最佳播种期推迟至4—5月,但目前两国冲突程度和持续时间未知,粮食春耕播种已严重受阻,秋粮将大幅减量。根据乌克兰农业部提供的信息,预计冲突地区的农田破坏率将达到30%。同时综合俄乌冲突带来的肥料、燃料和除虫剂等物资和人力短缺等因素,2022/2023市场年度乌克兰小麦产量将大幅减少。根据USDA的数据,2022/2023市场年度乌克兰小麦产量预计为2 150万吨,比2021/2022市场年度下降35%,比近5年平均水平低23%。为保护本国需求,乌克兰已对小麦、玉米、葵花籽油等实施出口管制,若要出口须取得政府颁发的出口许可证。减产和出口管制都加剧了全球粮食供应短缺程度。与此同时,受严重干旱气候影响,2021/2022市场年度南美洲粮食减产已成预期,根据USDA数据,巴西、阿根廷大豆预计分别减产10.39%和9.09%,预计2021/2022市场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34 937万吨,比2020/2021市场年度减少5.09%。2022年3月10日,化肥第一出口大国俄罗斯禁止向“不友好”国家出口化肥,这一措施让全球粮食生产雪上加霜。全球三四成化肥产品来自俄罗斯,如果农资产品供应中断,世界粮食供给形势将更加紧张。
相比乌克兰,由于战争基本没有在俄罗斯本土爆发,各界对俄罗斯粮食产量预计较为乐观。俄罗斯农业咨询公司SovEcon预测,2022年俄罗斯小麦总产量将达8 740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但乌克兰谷物协会预计,2022年乌克兰小麦总产量约为1 800万吨,比2021年减少1 500万吨,超过俄罗斯小麦增加的产量,两国小麦总产量仍少于2021年。
3.2 供应链受阻拖累粮食贸易
地缘政治冲突制约了粮食产量和全球贸易。俄罗斯和乌克兰5 000万吨小麦、4 000万吨玉米、1 000万吨大麦不能正常出口,导致全球粮食短缺、粮食价格上涨、供应链断裂,形势严峻。当前全球农业供应链条断裂环节集中在化肥、粮食,拥堵环节主要在海运航道。俄乌冲突导致局部地区封锁,加剧了乌克兰港口拥堵,使乌克兰粮食面临物流运输延误甚至中断。根据路透社相关报道,FAO官员在日内瓦会议上表示,乌克兰国内有近2 500万吨粮食可以出口,现因基础设施不足和港口封锁无法出口。此外,俄乌冲突推高油价,船用燃料价格和航运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从而拉升国际粮食运输成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其多条贸易通道被阻断,粮食供给锐减。
从粮食需求层面看,其他一些国家的粮食保卫战或将使问题更为复杂。为确保优先满足国内需求,近期多国密集发布粮食出口限制新规。根据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统计,俄乌冲突以来,截至2022年4月28日,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转向粮食贸易保护主义(表1),受出口限制影响的农产品出口量约占世界总卡路里交易量的17%。例如,塞尔维亚禁止出口小麦、玉米、面粉和食用油,匈牙利禁止出口所有谷物,摩尔多瓦暂停出口小麦、玉米,阿根廷叫停出口豆粕和豆油(阿根廷每年出口3 000万吨豆粕)。保加利亚宣布增加粮食储备,并限制出口,直到完成计划采购。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措施不仅会影响全球粮食供应结构,恐慌情绪还会继续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加剧贫困国家粮食短缺的紧张局面。
3.3 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飙升
2021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1.9%,乌克兰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全球小麦和玉米出口量的11.6%和16.4%。俄乌冲突降低了全球粮食可贸易量,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俄乌冲突后,2022 年2月24日至2022年6月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玉米主力合约价格涨幅分别为 11.41%、5.94%,大豆、豆粕、豆油、稻谷和棕榈油涨幅分别为 2.19%、—11.23%、8.53%、11.15%和 5.38%。当然,不能把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都归结于俄乌冲突,但俄乌冲突后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确非常快。
俄乌冲突引发了世界粮食供给不足的恐慌,加上对南美粮食减产的预判,2022年注定是粮食价格高位运行的一年。FAO《粮食展望》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支出预计比2021年增加510亿美元,但主要推动因素是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而不是贸易量增加,这其中490亿美元是由于价格上涨所致。分属美国和法国的国际四大粮商或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嘉吉2021财年净利润达到近50亿美元,创下该公司156年来最高纪录。面对当前全球不断飙升的粮食价格,不排除会出现国际粮食价格轮番炒作,加剧全球粮食危机。
3.4 中国2022年自乌克兰进口粮食将大幅下降
乌克兰是中国谷物、油脂和油粕的主要进口来源国。2017—2021年,中国自乌克兰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进口额从11.3亿美元增加至52.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46.7%。目前乌克兰是中国第十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中国主要自其进口玉米、大麦和葵花籽油粕。其中,中国自乌克兰谷物进口从267万吨增加至1 145万吨,占谷物进口总量的比重从10.4%增长至17.5%;玉米进口从182万吨增加至823万吨。中国自乌克兰油料产品进口以葵花籽油和葵花籽粕为主。2017—2021年,葵花籽油进口从58万吨增加至89万吨,占葵花籽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保持在70%左右。中国从2018年开始自乌克兰进口葵花籽粕,进口量达38万吨,2021年增加至201万吨。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1—2月,中国自乌克兰进口谷物的金额达8.5亿美元。2022年3月9日,乌克兰发布了一项紧急命令,禁止出口谷物和其他产品,包括小麦、燕麦、小米、荞麦、糖、盐和肉类等,直接影响中国从乌克兰进口农产品,预计2022年自乌克兰进口谷物和农产品将大幅下降。为弥补这部分进口损失,中国需要拓展新的进口替代国,这势必会承受更高的贸易成本。
4 对世界和中国粮食深度影响与趋势分析
俄乌冲突将激化粮食供求矛盾,推高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全球粮食贸易格局,波及经济增长预期,诱发全球性滞胀。
4.1 传统能源价格上涨挤占全球粮食供给
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有可能引发以粮食为原料的新一轮生物质燃料价格大涨。俄罗斯是最大的产油国之一,2021年原油日产量达1 119万桶,仅次于美国的1 158万桶。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石油出口额达726亿美元,占全球的11%。同时,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销售到欧洲的天然气占欧洲进口的近一半。俄乌冲突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不断升级加码,严重冲击了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出口贸易交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为385亿米3,下降了27.1%。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阻提升了全球能源供应收紧的预期,在国际原油市场上表现抢眼。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2022年2月24日盘中突破每桶100美元,这是7年多以来该指标首次破百。能源价格上涨后,国际市场将增加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燃料需求,大量挤占粮食的食用用途,加剧粮食供求紧张,推动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扬。据CBOT数据,2022年2月以来,小麦期货价格一路走高,尤其是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后,小麦期货价格从2022年2月25日的310.8美元/吨上涨到2022年3月8日的481.8美元/吨,涨幅高达55%。
4.2 油价等能源上涨大幅推高粮食生产成本
受俄乌冲突影响,全球天然气、油价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推动粮食生产资料和运输成本提高从而增加了粮食生产总成本。俄罗斯是化肥生产国和供应国,其氮肥、磷肥、钾肥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英国著名咨询公司CRU计算的化肥价格指数在2022年3月17日达到377,与俄乌冲突开始的2022年2月24日相比上涨33%,超过了2008年8月创出的最高点。天然气是氮肥、杀菌剂、杀虫剂等化肥农药的主要生产原料,截至2022年5月底,欧洲天然气价格基准荷兰产权转让设施天然气价格指数(TTF)最高涨幅达270%,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最高涨幅达192%。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直接拉高了化肥农药的出厂价格和种粮农户的使用价格,中国国内2022年5月尿素、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出厂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3.3%、75.7%、11.9%、9.8%。这会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机械成本,因为粮食生产所需的拖拉机、施肥施药、收割等设备一般都需要柴油驱动。而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美国柴油价格一度创下每加仑5.54美元的纪录,较2021年同期上涨约74%。国内,2022年1—5月,成品油出现1次下跌和9次上涨,原油综合变化率达4.64%,6月柴油价格继续保持上涨趋势,5月增长7.2%,同此提高36.3%,预计上涨0.18元/升,油价再次上涨使得粮食生产的用油成本节节高攀。此外,还包括粮食生产过程的运输成本,产销分离使得粮食收获后的运输阶段也受到能源价格波动而上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2020年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和机械作业费用分别占生产总成本的16.1%和13.8%,且分别占物质与服务费用的38.4%和33.0%,合计超过粮食生产物质与服务费用的一半,显然能源价格上涨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巨大且不容无视。
4.3 俄乌粮食供给受限将改变粮食贸易格局
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世界粮仓碰撞,不仅造成粮食价格大幅波动,还影响到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变化。俄乌两国粮食主要港口分布在黑海和亚速海,即便俄乌不颁布出口禁令,出口也十分困难。俄罗斯拥有黑海海域绝对控制权,战争制约了乌克兰粮食顺利出海。根据USDA预测,2022/2023市场年度乌克兰小麦出口将减少47.37%。但战火不息也让俄罗斯粮食出海受阻,战争爆发后黑海港口物流中断。一方面,俄乌地缘政治局势在很大程度上牵制黑海地区粮食生产和贸易发展,导致市场对北美和南美地区的粮食需求激增。在美欧制裁下,马士基等世界三大航运公司已暂停俄罗斯海运业务。之前一些依赖俄乌两国粮食供给的国家,不得不另寻求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粮源,而这将使全球粮食供需贸易格局发生转变。2022年4月,澳大利亚已完成2022年2/3的粮食出口计划,阿根廷小麦出口配额完成进度已达95%。埃及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俄乌小麦占其小麦进口总量的比例高达80%。埃及供应部部长称,已就小麦进口事宜与印度、法国、美国、阿根廷等国磋商。除此之外,2022年3月底美国种植意向调查结果显示,2022/2023市场年度美国小麦种植面积预计增长1%,USDA预测巴西小麦种植面积将增长4%。巴西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进口来源国,其化肥供应高度依赖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俄乌冲突无疑会影响其化肥使用,或致粮食减产,进而可能传导至中国市场。
4.4 中国种粮成本提高及国际供应链受阻
由于能源成本上升以及一些关键肥料出口受限,中国粮食生产高度依赖的柴油、化肥等投入品成本快速攀升,远远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国内尿素期货价格已从2022年2月24日的2 376元/吨上涨至2022年6月1日的3 161元/吨,涨幅达33.04%。据调查,由于柴油价格上涨,社会化服务中部分作业环节收费比2021年贵了1倍。尽管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但对粮农来说实际价格却在下降。FAO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Maximo Torere)表示,俄乌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可能会持续到 2023 年。这也意味着未来中国粮食生产成本上涨远大于下降的可能性,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这是对中国粮食安全最大的考验。除此之外,中国从俄乌两国进口粮食很大一部分依靠中欧班列运输,目前途经乌克兰的中欧班列全部暂停。欧洲大型货运代理公司德迅国际已不接收从中国发到欧洲的铁路货物。2022年3月以来,欧洲各大货运代理企业暂停了过境俄罗斯的中欧班列业务,中国与欧洲间的货源组织受到冲击,班列开行频次减少,不得不寻找其他线路替代或者强化海运,大量中国发往欧洲的铁路运输货物开始通过绕行俄罗斯、经由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通道过境。2022年3—5月,西安、苏州、重庆等地先后开行了上述路线的试运行。这将增加贸易成本,并可能恶化全球供应链,加剧中国粮食进口风险。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综上,俄乌冲突对世界和中国粮食市场的直接影响体现在加剧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刺激粮食价格强势上涨、影响局部贸易活动,持续的俄乌冲突带来的深度影响则表现为进一步激化粮食供求矛盾,推高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因此,为应对震荡的国际粮食市场,中国需从战略上积极谋划、抓紧布局。这次俄乌冲突,对世界粮食安全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还未完全显现,从趋势看可能是21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挑战。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国家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对各种来自国际国内的突发事件做出科学判断,提出有效对策。要切实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安排,全面地应对俄乌冲突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按照抓好当前、着眼长远的基本思路,提出如下建议。
5.1 进一步提高端稳中国饭碗的认识
从生产端来看,中国粮食生产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旧艰巨,尤其是资源约束、生态约束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依靠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农业环境污染制约着粮食可持续生产。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保障粮食绿色安全与产量协同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从进口端来看,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俄乌冲突不断升级,逆全球化越演越烈,粮食供应链紧缩、世界粮食贸易萎缩不可逆,外部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一些西方国家善用粮食推行霸权行为,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常以粮食禁运、粮食援助手段使他国在政治、外交和经济贸易上让步屈服。20世纪50年代,美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9次对他国发起粮食禁运。历史上几次国际粮食危机警示中国要防范有钱买不到粮食。面对新形势,必须端稳饭碗,粮食生产要始终立足国内,确保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能吃饱饭和粮食自主。对待粮食安全切忌口头上重视、汇报稿中展示、实际行动消逝,特别是沿海地区要扭转“让别人种粮,自己种工厂”的做法,承担起应有的粮食安全责任。
5.2 提高落实党政同责的内生动力
各地要从世情国情粮情出发,准确把握“国之大者”“头等大事”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国家在考核主产区、平衡区和销区中的产粮大县时,把粮食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框架下,赋予粮食产业发展更多的考核权重。同时,要严格落实国家下发的《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并将具体要求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让土地财政这块大蛋糕真正反哺农村、支持粮食发展。多措并举激发地方政府落实党政同责的内生动力,啃下2022年粮食生产的硬骨头。要进一步加强农情调度,密切监测粮情,强化基层指导,把各种政策措施在农户和田间落得更实、更有力,努力争取粮食稳产增产。要根据2022年气候年景偏差的实际,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决心,用好专项补贴等政策工具,确保粮食面积保持稳定,务必落实关键技术措施、抓好防灾减损,千方百计保障1.3万亿斤。以上目标顺利实现。
5.3 加强对粮食加工业的精准调控
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冲突不可回避。据专家测算,当石油价格超过每桶80美元时,以粮食作物为基料的乙醇工业生产原材料的需求将迅速膨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石油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47美元,美国大量利用玉米等粮食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迅速拉高了粮食需求规模,助推粮食价格飙升。与此同时,中国当时也上马了一批粮食生化加工企业,造成了粮食供求关系迅速逆转,随着石油价格下跌,这批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加工企业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靠国家补贴也难以生存。在当前石油等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要防止出现粮食转化生化能源扩张,严格限制玉米等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的新增产能,对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控和引导。同时,根据技术创新情况,积极利用木材、秸秆等农林资源和工业废物资源、城市垃圾资源发展生物质燃料,摆脱对粮食的高度依赖。
5.4 加快建立种粮激励保障机制
2022年,俄乌冲突带来了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使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种粮成本上升、效益不高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国家出台了应对农资上涨的一次性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应抓紧落实,但也要看到这是短期的、应急性的举措。为有效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切实抓好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落实的基础上,要加快研究建立让种粮大县财政上不吃亏的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建立粮食专项发展补偿体系,将现在对粮食加工企业的免(减)税优惠额度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定量返还的核算依据。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对粮食主产县(市)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产区财政能力和调配余地。研究建立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不吃亏的保障机制,落实“夯实一个基础,增加两种支持,完善三项补贴”。“一个基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建设标准,提升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种粮农户降成本、抗风险。“两种支持”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种粮农户提供科技支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为种粮农户提供装备支持。“三项补贴”是构筑农业补贴、信贷政策、保险政策“三位一体”的联动支持体系,为种粮农户构建收入保障网。
5.5 积极拓展多元化农业投资合作
把粮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内容,开展贸易生产合作,支持企业到“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探索新的区域贸易方式,扩大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贸易影响力,进一步激活东北亚贸易圈活力。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框架下,加快推进与东南亚在粮食领域合作,拓宽水稻、小麦进口渠道。买得到不等于用得到,目前生产安全与供给安全越来越偏离,所以生产安全与供应链安全同等重要,要强化粮食供应链建设,推进中国与美洲大陆中部地区国家港口、运河建设,持续增强国际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确保进口粮食买得到、运得回。推动与俄罗斯、巴西等农业大国合作。中国并非是俄罗斯大麦、小麦原有的出口目标国,可增加俄罗斯小麦、大麦进口。在2022年5月《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修订版)签署、8月柬埔寨玉米完成输华所有程序基础上,尽快实现自两国的玉米进口,打破玉米严重依赖一国的市场风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丹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丹阳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